2013年6月日历(2013年6月日历表) -澳客手机版
从“红色”到“绿色”,再到“蓝色”,“环保”一词从不同的角度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作为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的生态环境状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日前,国家环保部、水利部等10个部委共同出台了《关于加强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旨在进一步加强长江、黄河等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然而,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是一项十分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意见》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科学治污、系统治污,实现“九个坚决”:坚决实施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坚决遏制污染增量;坚决消除污染存量;坚决取缔严重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禁止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坚决依法查处非法排污行为;坚决治理工业污染源;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1、水:长江水质持续改善,干流水质总体为优
根据国家环保部2013年4月发布的《2013年一季度长江经济带水质状况报告》,长江流域(含支流)53个断面中,ⅰ类水质断面为21个,占37.2%;ⅱ类水质断面为36个,占60.9%;ⅲ类水质断面为20个,占34.6%;ⅳ类水质断面为6个,占9.4%。
长江干流总体水质良好,水质级别为优的断面比例为43.9%,劣于ⅴ类的断面比例为0;其中:长江干流ⅱ类、ⅲ类和ⅳ类水体分别占34.3%、38.5%和7.9%。纳入国家重点监控的42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中,ⅰ至ⅲ类水体断面比例达到89.4%。
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与2013年1月相比,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水体比例均有所下降。
2、气:今年北方地区气温偏高
5月下旬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偏高。华北、西北地区东南部、江淮、江南北部和西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
截至5月29日,全国共有484个国家气象站出现了破纪录的高温天气。其中,重庆、湖南、江西、福建等地气温创历史新高,超过40℃的有33站。其中,重庆气温为40.1℃,为近20年来历史同期第二高温。
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专家分析说,5月下旬至6月上旬,西北地区东部和西南地区东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由于降水量少、空气干燥,西北地区东部和西南地区东南部出现了大范围的干旱天气。上述地区气象干旱持续发展,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伏旱。
预计未来一个时期,北方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江南大部、华南北部以及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西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3、土: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序推进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土壤污染问题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众健康。“十二五”期间,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而言,当前土壤污染形势严峻。
国家环保部表示,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着法律制度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支撑能力薄弱、全社会参与意识不够等问题。
为了打好这场攻坚战,《土壤污染防治法》已列入本届政府立法计划。
6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强调,《行动计划》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法律法规。要围绕打好这场攻坚战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全面落实《行动计划》确定的各项工作措施。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土壤污染防治中的责任,加快构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体系。
4、矿:全国非煤矿山基本实现全面监控
据国土资源部消息,截至2012年底,全国已有10784个非煤矿山采(选)矿企业纳入了动态监控系统。这意味着全国非煤矿山已基本实现全面监控,将有效防范和遏制非法违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
自2007年启动非煤矿山采选企业动态监控系统建设以来,国土资源部在总结推广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已初步构建了非煤矿山开发利用和管理的信息化监管体系,并逐步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据介绍,下一步,国土资源部将继续指导各地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和完善动态监控系统的运行机制和方式方法,在有效遏制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提升监管效能的同时,为全国非煤矿山开发利用管理工作提供支撑。
5、矿:“地下河”不在被禁采之列
在很多人眼中,矿业是污染环境的“污染源”。尤其是一些因过度开采而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最终形成“地下河”的矿坑,被称为“地球上最后的黑色矿坑”。由于这样的矿坑已经废弃,因此,“地下河”不在被禁采之列。
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对资源开发利用过度,致使很多地区形成了大量废弃矿坑矿。这些废弃矿坑往往导致地面塌陷、河流堵塞、水质恶化、土壤退化等诸多环境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废弃矿坑占世界废弃矿坑的一半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地质专家孙越崎曾表示:“我们应该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在开采矿产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对这些废弃矿区进行生态修复。”
6、矿:“露天开采”的污染正在“向地下转移”
“露天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不容忽视的,其不仅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由于“露天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环境造成的破坏比较严重,大多数矿区并没有对“露天开采”后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对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全球变化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日前联合发布《中国露天开采矿区环境监测技术报告》。
但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近年来研究团队所做的工作来看,我国“露天开采”后产生的污染正在向地下转移。因此,报告提出应从矿区环境监测技术方面对“露天开采”后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以保护矿区及其周边环境。
7、矿:尾矿库治理将向深层次发展
从今年4月开始,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环保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尾矿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13年底前完成全国尾矿库数量的控制目标,并提出了“三个一批”的要求:即全面排查、加快治理、严格监管。同时,通知还提出要加强尾矿库基础设施建设。
通知明确,要强化政策支持,鼓励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尾矿库治理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支持尾矿库治理;对具备治理条件的尾矿库应及时予以治理。
对于已关闭取缔的尾矿库,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企业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治理到位;对长期停产的尾矿库,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金进行综合治理;对存在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和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尾矿库要坚决予以关闭。
通知要求,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尾矿库治理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各地区要认真做好自查工作,对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要求的企业(项目)坚决予以关闭。
本文链接:http://www.xiawashuo.com/k/34333400.html
澳客手机版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