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几月几日了(今天农历几月几日了?属什么生肖) -澳客手机版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节俗活动之一。
端午的由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浴兰节”、“重午节”、“龙日”等。虽然不同地区端午节习俗不尽相同,但节日习俗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挂菖蒲和五色线等。除了以上这些节日习俗外,中国人的端午节还有一些外国风俗习惯:
1.在韩国端午节当天要吃粽子。
2.在日本端午节这天要插艾草。
3.在中国台湾端午节这天要吃五色饭(又称“五色糯米饭”)。
4.在新加坡端午这天人们会把粽子放在一种带叶的植物中,然后悬挂起来。
5.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吃粽子,还会在自己家的门楣上悬挂艾草。
6.在法国的一些地方端午这天会吃粽子,把糯米泡在糖水中后加入各种不同的馅料做成粽子食用。
1、挂艾草
端午节在门上悬挂艾草和菖蒲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据说,在端午日插艾和菖蒲可以避邪驱病。这是因为艾草和菖蒲都有特殊的气味,既可以避邪驱病,又可以杀菌防病,是一种很好的中药。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草具有“止血、消炎、祛湿、治皮肤病”等功效。古人认为艾草可以驱病辟邪,而端午插艾则是因为艾叶能清热祛湿、治感冒。南方气候湿热,每年五月也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因此艾草还被称为“五毒草”。艾草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因此被认为可以辟邪。
到了今天,艾草不仅作为一种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家庭保健之中,而且已经成为民间插在门口的一种观赏植物。所以端午节当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在门上悬挂艾草来辟邪、祈福。
除了在门上悬挂艾草之外,有的地方还将艾草和菖蒲用红线捆成一束或者做成小艾柱插在大门上以祈福消灾。这些做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艾草驱蚊效果不错,但是艾草本身含有一些毒素,不可直接接触皮肤。
2、插菖蒲
菖蒲又叫仙草,有祛风、化湿、开胃、活血、明目等功效。古人认为它是“神草”,久服可让人变得聪明,又说它能让人长高,故又称“高士草”。其实,菖蒲只是一种普通的观赏花卉,它与“高士草”之名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诗人陆游在《初夏》诗中就曾写到:“水国蒲芽短,风来松叶香。”
古代诗人用菖蒲来表示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将它比作自己的知己,有“寸心寄五尺,系我长相思”之意。诗人陆游还把菖蒲和屈原联系在一起。他说:“当年屈原遭谗被放,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我今将他的诗歌收集整理成书,以志怀念。”
古代诗人白居易《咏菖蒲》诗也说:“蒲剑挺英英,含芳向晚荣。”可见人们把菖蒲与剑结合在一起,又将其作为端午辟邪之物,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菖蒲”。
端午节把菖蒲挂在门上或插在头上都可以起到辟邪作用。不过,从医学角度看,端午节前后正值夏季阳气最盛之时,人的阳气往往外浮而内虚。这时把菖蒲挂在门上或插在头上有利于泄内火、泻外热、散邪气。
3、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三国时期,粽子作为节日食品开始出现。西晋周处所著《风土记》中提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出现了用芦叶包裹糯米蒸成的粽子。元明清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发展成多种馅料。其中北京粽子最为著名。
此外,端午节还是一个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用各种方式来纪念屈原;有的地方也会把端午节作为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用来祭祀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先人和在社会上去世的亲人;在北方一些地区还有把端午节作为“女儿节”来过的习俗。
4、饮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中药材,有解毒杀虫之功效,可治疗蛔虫、钩虫等病。端午饮雄黄酒的风俗,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但是,在浙江绍兴一带却另有一种说法:端午日饮雄黄酒的习俗,则是由古人饮用“虎丘酒”演化而来。
民间传说,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于是将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了以后不再伤害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为什么端午要吃粽子的由来。
其实端午节在先秦时期已经有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夏、商时期。而现代意义上的端午节,则是从屈原投江之后才出现的。端午之名最早出现在汉朝。如《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荆楚岁时记》则云:“五月五日,谓之端五。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系五色丝、熏苍术、佩香囊等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
5、佩香囊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各家还要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床头之上,现在人们把它作为爱情的信物,表达了人们美好的祝愿。
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在端午节这天,人们将糯米浸泡后加入各种不同的馅料,煮熟后做成粽子。粽子要趁热吃才有味道。
关于端午节还有很多民间习俗:赛龙舟、包粽子、佩香囊等。其中赛龙舟最为壮观。每到端午时节,人们便会自发组织起来划着龙舟到江面上去竞渡,这一习俗现已流传全国各地。
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逐渐演变成了划龙舟比赛。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是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
据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百姓闻讯赶来将船打捞过来,再将粽子投入江中。后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
如今端午节还流传着“熏百草、端午结香囊”的风俗。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院子里、屋内屋外、屋前屋后及屋内熏百草(包括艾草、菖蒲)和香包等物。
端午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有的装五色丝线或用植物染料染成五彩绳。如今香囊已成为端午节的一个特色传统民俗文化用品。
6、赛龙舟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相传扒龙舟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而且很盛行,比划更早的是赛龙活动。赛龙舟是一项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赛龙舟是一种祭祀活动,赛龙舟的习俗源自中国南方地区的楚国,后流传至北方地区。端午节期间各地举行了形式多样的纪念屈原的活动。赛龙舟与竞渡、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全国各地均有举行。
本文链接:http://www.xiawashuo.com/k/34333222.html
澳客手机版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