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客手机版 > 风水宝地

2012年农历表(中国古代历法之阳历、清历、夏历) -澳客手机版

阳历(range),又称太阳历,以太阳为时间标准。公历是以月亮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周期为一回归年(约365.25天或366天),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而与太阳公转周期不重合。阳历是世界通用的历法,主要用于计算日期、时间、节气等。由于太阳直射赤道,故阳历为回归年,历月的长短与回归年不相等,通常以回归年为岁首。阳历的主要特点是:一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有三候(五天);一年中有闰月(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历日的干支与阴阳五行相结合,以天干地支纪年;阳历每四年才能闰月(即四年中有两个闰月);阳历一年中日、月食罕见。阳历是在阴阳五行学说和天干地支纪年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农历的形成

中国古代在历法研究方面很早就注意到月亮运动和地球的公转,并对月亮周期进行了长期的观测记录,这是中国古代历法中最重要的科学成果。在长期实践中,古人总结出一个回归年(即二十四节气)作为一年的周期,并与阴历(即农历)配合使用。以农历为主的中国古代历法,与古代占星术和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对太阳运动规律进行了总结,将阴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与太阳运动规律基本一致,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东汉时,天文学家张衡(78年—139年)等人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阴历”的纪年方式。《后汉书·天文志》说:“以建丑之月为正月”。这是把农历分为阴历和阳历两个部分来使用的开始。

二、夏历

中国传统历法。又称夏历,是以夏历(或阳历)为标准的历法。以夏王朝(或黄帝时代)的历法为标准,故又称夏历,即通常所说的阳历。“夏历”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尧典》中,《尧典》是记载舜帝及其时代的历史文献汇编。经考证,《尧典》中的“历”是历法的意思。《史记·历书》记载:“帝舜乃命羲和之推历者,日永昼,月永夜,时亦不晚也。”所谓“推”就是推算;“历”就是历法;“日永夜,时亦不晚也。”也就是说,舜帝和他的助手们制定出了一种新的历法,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夏历。尧帝以后,经过舜帝及其助手们大约五十年左右的努力,终于制定出一种新的历法–夏历。当时舜帝把历法传给了儿子商均和雷祖(或雷公、雷伯)、商均的儿子相,后相与其子启一起创立了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

三、清历(阴历)

清历,又称阴历,是中国古代历法之一,古代中国人用这个历法来计算月份和时间。清历一年中有闰月,但闰月只有23天,即逢闰必缺。因此,农历的岁首比阳历要迟一天,农历的岁首在阴历的第一个月叫正月,在阳历第一个月叫初一。在阴历的第二个月叫正月尾或正月初。在阳历的第一个月初叫初一或月初头,而在阴历第一个月初则叫初三或初几日。
由于一年有两次闰四月,所以农历的闰年里也有两次闰月。农历没有闰月的月份就叫平年。平年共有365天。
清历分为三统历和三统月历两种,其中三统月是一个太阳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或三百六十六天的日期,而三统月历则是一个太阳年只有二百八十五天或二百八十六天的日期。

本文链接:http://www.xiawashuo.com/k/34332670.html

澳客手机版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