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客手机版 > 风水学

农历的冬月是几月(春雷农百虫是什么意思?) -澳客手机版

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包含了太阳的运行规律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迹,这种历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干支法来记录月份,通过干支纪日、月、星等来安排每月的日期。
农历是我国传统的阴历,而二十四节气则是依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变化而制定的,它是古人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可以反映出一年中气候变化规律。
农历中每个月都有29天、31天和30天这四种情况,其中“三十年一遇”这一说法来自于《明史·历志》,以阳历计算为准,而“农历”则来自于干支历。
农历和阳历都是以地球公转轨道的不同而制定不同月份的历法。其中24节气是我国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运行所观测到的气候现象划分出了二十四节气。


农历的冬月是几月(春雷农百虫是什么意思?)插图

1、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这个时候,太阳位于黄经270度,太阳运行至黄经0度(即公历1月5-7日)处,位于全年最北端,也就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因此民间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之说。小寒与大寒的区别在于:小寒一般是指节气名称;大寒是指节气名称和天气变化的含义;两者的概念不同。“小寒大寒”这一说法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文和物候的划分,“小寒”一般指天气开始寒冷、渐于冬至的那一段时间;“大寒”一般指天气寒冷到极点的这一段时间。当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即公历1月5-7日),即小寒时,太阳到达了最北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远;当地球到达这个位置时,在北半球此时正是寒冬时节;当太阳到达黄经270度(即公历1月7-8日)时(即农历腊月),在北半球此时正是立冬时节。在气候上,由于南半球处于冬季,所以小寒节气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刻;而在干支历中,小寒节气处于“一九”第二天或第三天。

2、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万物复苏的意思。“立”是开始的意思,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载:“正月节,立字解见春。春,三月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春气毕降,万物萌生,此为之序。”意思是说在这一天太阳运行到黄经315度时,是阳气上升的开始,意味着春天来临。在春季的初期,太阳光就像一个大火球,照射着大地。这个时候气候温暖、雨水充沛、草木萌动、农作物开始生长,人们也开始走进大自然开始活动。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节气。从人文角度上来讲,立春表示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到春季了。
在古代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中,还把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意思是说立春的时候刮起了东风,万物都要醒过来;蛰虫也被惊醒了;鱼和虾也在水里开始游动了;冬眠的鱼也随着水温的升高而慢慢地向水面上游动。
立春有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意思是说春天到了可以看到小鸟在天空中飞翔、雷开始发声、电出现了。这些都是代表着新一年的开始。
立春这一天是民间习俗最多的一天。这一天除了贴对联、剪窗花、吃春菜之外还会有很多其它习俗,比如吃春饼、咬萝卜、喝春酒、祭祀等。
由于这一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所以也被称为“阳历年”。民间也把这一天称作“年(sun)节”或者“春节”

农历的冬月是几月(春雷农百虫是什么意思?)插图1

3、雨水

雨水,顾名思义就是开始降雨的意思,通常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2月19日或20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节气后降雨渐多,气温回升较快,人们会明显感觉到日照时间渐长。从地理环境来看,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严寒漫长,夏季短促且气温偏高;而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雨水节气后北方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并开始影响南方地区。在这股冷空气的影响下,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普遍下降3~4℃,部分地区可达5~6℃;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则下降4~8℃。
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水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寒潮活动开始减少,天气开始转暖的时期。雨水节气时太阳黄经达315度,较雨前增暖1℃~2℃;降水增加;但雨水前后往往出现较强的冷空气活动,因此雨水前后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和气象资料等而制定出的一种气候观测法和指导农事活动的节气名称体系,对气候知识的观察、研究和利用起着重要作用。

农历的冬月是几月(春雷农百虫是什么意思?)插图2

4、惊蛰

惊蛰节气在每年公历3月5日~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惊蛰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这时,气温回升较多,雨水明显增加,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春播作物的生长发育时期。惊蛰期间气温上升快,积温高,物候期为:“惊”是指春雷乍动、气温回升快;“蛰”是指天气渐冷、蛰虫伏藏不动。
惊蛰节到了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春雷惊百虫”就是这个意思。惊蛰期间雷声较多,所以叫做”惊蛰”。根据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每过“惊蛰”节会有一次降雨。中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是说在这个时节桃花就要开放了;仓庚就是黄鹂在树上鸣叫;鹰化为鸠这一天老鹰也开始筑巢了。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在古时候没有冰箱的情况下人们把梨和枣放在一起加热后就成了一种食物——梨枣排骨汤。惊蛰节气在我国古代相当于农历的“立春”、“谷雨”等节气。

本文链接:http://www.xiawashuo.com/k/34332295.html

澳客手机版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