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是什么日子(杭州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联盟高峰论坛举行) -澳客手机版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孙亚飞 张义修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金秋的杭州,除了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的浪漫,更是一座“浸透着江南韵味,凝结着世代匠心”的城市。
特别是9月26日这一天。
85年前的9月26日,全国首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杭州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
2019年起,杭州将每年的9月26日设立为“工匠日”,成了全国首个有“工匠日”的城市,表达了这座城市对工匠群体的尊崇和致敬,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和传承。
今年的9月26日,正值第四个“工匠日”,在这个劳动收获的季节里,又一则喜讯传来:杭州西子湖畔,
第一届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联盟高峰论坛
隆重举行。
“我们学校现在的很多课程,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要多带学生们走出校门去看看,去接触最前沿的、最新的劳动场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择一事,做一生;做一事,爱一生。只要坚持,平凡可以变成非凡。从新生始业教育开始,我们就要多邀请劳模、工匠来宣讲,也让学生们深入真实的劳动现场,让同学们对劳动教育产生共鸣。”
“值得警醒的是,‘网红’正在成为一个诱惑样板,由于平台将绝大多数收益给了顶尖的0.1%,形成赢者通吃局面,很多人并没有可能成为自己心目中的‘网红’。要引导学生祛除和消释各种‘财富幻想’和‘财富错觉’的消极影响,树立正确的劳动创造财富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价值观。”
本次论坛在浙江省社科联等单位指导下,由浙大城市学院主办,杭州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联盟、杭州市劳模工匠协会协办。现场,百名劳动教育专家齐聚杭州,共话劳动教育改革,共促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按下“快进键”。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先春,浙大城市学院校长罗卫东出席论坛开幕式。
陈先春在致辞中指出,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也是培养造就栋梁之才的必需方式。高校既是劳动教育的实践主体,又是劳动教育的研究力量,要把劳动教育的教学改革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要把家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社会的支持作用结合起来,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期待与会专家为劳动教育研究和发展提供“金点子”、结出“金果子”,以扎根中国大地、体现中国特色的学术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罗卫东表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直接决定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浙大城市学院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使他们能够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全面发展。希望通过搭建这一崭新平台,汇聚全国各地、各界专家的智慧,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新时代劳动教育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发展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实践。
在开幕式后,杭州市劳模工匠协会名誉会长,浙大城市学院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郑荣胜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分别作了主旨报告。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劳动教育研究专家、各级各类劳模工匠代表、杭州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劳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负责人等参加本次论坛。
据悉,作为一所扎根杭州的大学,浙大城市学院积极探索大学生劳动教育发展新机制和新模式。劳动教育正成为该校推进“五育并举”教育改革的一张靓丽名片。
成立省内高校首个“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中心”;推进“劳模工匠进城院”品牌建设;杭州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联盟今年5月在浙大城市学院成立;提出“一十百千万”劳动教育工作目标和任务,包括组织万名师生参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这两年来,在与杭州市的深度合作中,浙大城市学院勇于创新,搭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宣传、学习、交流、展示平台,共创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新场景,鼓励学生走进杭州、了解杭州、贡献杭州,把城市作为学校大课堂、大实验室,指导学生在融入地方发展实践中长见识、增才干,不断丰富和厚实着开展劳动教育、弘扬工匠精神的“杭州实践”。
本文链接:http://www.xiawashuo.com/k/34330325.html
澳客手机版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